【常德日報】抽絲剝繭找病因 仁心仁術護平安 ——記市第二人民醫院救治重癥瘧疾患者過程
抽絲剝繭找病因 仁心仁術護平安
——記市第二人民醫院救治重癥瘧疾患者過程
□本報記者 蔣文輝 通訊員 曾茜
近日,58歲的市民陽先生在生死線上走了一遭,回想這一經歷,他對市第二人民醫院充滿了感激。
陽先生由于工作原因長期旅居國外。8月18日,他從迪拜乘飛機返回常德,途中出現乏力、厭食等癥狀,到家時精神不佳,面色不好,全身皮膚呈金黃色,且伴有體溫升高。在家人的陪同下,陽先生來到市二醫院發熱門診就診。
由于陽先生為國外返常人員,根據疫情防控有關政策要求,他被暫時收入隔離病區給予對癥支持治療。很快,陽先生進行了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檢測,結果為陰性。排除了新冠肺炎,陽先生依然持續高燒不退,并逐漸出現神志模糊、血壓進行性下降等癥狀,情況萬分緊急,甚至可能會出現猝死。該院感染科立即請重癥醫學科會診,并轉入重癥醫學科加強監護治療。
市二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羅林認真聽取了患者的病情匯報后,結合其有國外旅居史,指出需要考慮流行性出血熱、瘧疾、鉤端螺旋體等特殊類型疾病感染的可能性。病因不明,醫院一邊先予以人工肝治療,以緩解癥狀,一邊明確致病原因,以便精準治療。
醫生多次耐心地向家屬詢問患者生病前的基本情況,從家屬提供的眾多有關于患者的信息中,得知患者的工作地點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區。今年3月,患者出現夜間打寒戰、發熱等現象,俗稱“打擺子”,沒有經過正規的治療就能自行好轉,當時未予以重視。這次國外的工作暫時結束,從迪拜轉機回國,在成都隔離一周后再返回常德。最近一周,患者有夜間“打擺子”情況,出汗后全身不適癥狀稍有緩解,但總體病情有逐漸加重的趨勢,而且因為很多自身認識上的誤區,讓患者在外面不敢也不愿意提及自己身體上的種種不適。了解到患者的基本情況,結合相關的流行性疾病病學史、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,羅林當機立斷給出診斷:重癥瘧疾感染的可能性較大。
很快,醫院的檢測結果證實為惡性瘧原蟲感染。診斷雖已明確,但此時新的困難又擺在了重癥醫學科醫生面前——我國已消除瘧疾,大部分醫院都無特效抗瘧疾藥物。隨后,市二醫院緊急上報院感科及市疾控中心,并行傳染病應急預案,患者單間隔離,滅蚊蟲;市疾控中心接到上報后非常重視,緊急派車從外地調取抗瘧疾特效藥物——青蒿琥酯注射液。5小時后藥物順利送達醫院,醫生第一時間給患者使用,當天晚上患者寒戰、高熱等癥狀得到了初步控制,并配合再次的人工肝治療及其他的臟器對癥支持治療,患者的血壓、呼吸、心率等基本生命體征開始逐步趨向穩定。8月27日,患者成功轉回該院感染科繼續治療。
羅林提醒市民,瘧疾是瘧原蟲感染所致的地方性傳染病,主要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,以中華按蚊傳播,所有人群都容易感染,且存在潛伏期,寒戰、高熱是瘧疾常見的臨床癥狀,重癥瘧疾死亡率高,早期確診及針對性治療能有效提高治愈率。